服务热线: 029-81121637

陕西省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胡波 职 教授

  • 2021-06-05
  • 30
  • 办公室
专业领域
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类
 工作经历
学位
中国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工学学士 1998年9月 2002年6月
中国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艺 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 2002年9月 2005年6月
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无机化学 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 2005年9月 2008年6月
工作经历
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后 2008年6月 2010年6月
美国 西北大学 博士后 2010年6月 2011年3月
美国 辛辛那提大学 博士后 2011年3月 2014年3月
美国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博士后 2014年3月 2014年12月
中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2015年5月 至今
国内外学术组织及重要学术期刊任职情况(限5项)
ECS Sensors Plus国际期刊 编委 2022.01-2026.12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 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 2021.01-2025.01
教育部学位中心 论文评审专家 2020.10-至今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杂志社 特邀审稿人 2014.05-至今
Elsevier杂志社 特邀审稿人 2020.07-至今

 主要成果
研究能力和学术技术水平
一直紧跟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沿,针对肿瘤精准诊断等临床重大问题,从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疾病检测和智能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相关成果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多项研究成果具有转化应用价值。
创新性研究成果体现在发表高水平中英文论文56篇,其中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sensors&Bioelectonics, ACS Nano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篇,中科院一区论文16篇,IF>10论文8篇,期刊封面/封底论文5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总影响因子达到300,SCI他引2500余次,一篇SCI论文引用超过1000次。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项,受邀第一作者撰写英文专著2个章节。入选陕西省青年百人计划(2017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1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2016年,结题成绩优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和2022年)等项目。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改革,坚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在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比赛中共获奖15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3项。
主要研究成果
针对肿瘤精准诊断等临床重大问题,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项目“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成像和检测数字诊疗新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系统且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技术。研制了新型类河湾截面的微流控芯片,提出了纳米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新方法如动态流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开发了细胞拉曼光谱智能分析算法,建立了检测新设备如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设备,突破了现有技术瓶颈,并将研制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解决临床问题。通过西京医院伦理审查,开展乳腺癌患者临床实验。开发的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技术形成前沿性学术研究创新性成果,已在本领域国际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中科院JCR一区论文3篇,发表中文论文4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授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项,完成第三方软件功能测试1项。入选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获得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2021年)80万元和西安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项目(2018年)50万元资助成果转化。
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产业和商业价值,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决赛金奖。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五年来,有关创新创业工作新闻媒体报道共计52余篇,中央电视台CCTV-2财经频道等媒体进行报道。低成本和高准确率使得这项技术走向应用,实现癌症的精确诊断,从而造福人类。

评论

验证码

全部评论

共{{commentCount}}条
  • {{i+1}}楼
    {{rs.Msg_Sender}}{{rs.Msg_Datetime}}

    {{rs.Msg_Content}}